“双十二”中国速度背后的英雄,进击的仓储机器人
2018-12-19 14:35:48
  • 0
  • 0
  • 0

文/幸谷

编辑/冉遗

3.22亿。

这是国家邮政局官网统计的刚刚过去的“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全天,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的邮(快)件数。而上个月“双11”期间,整个快递行业共处理邮(快)件18.8亿件。

随着零售业尤其是电商促进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并对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物流的“七寸”,仓储的运营效率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近两年围绕仓配的智能仓储机器人,成为了智慧物流领域的“明星”: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物流机器人累计融资事件42起,其中仓储机器人占34起。

其实,仓储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收购Kiva Systems仓储机器人公司,并开始应用到物流仓储业务中,这一节点,引爆了整个市场。

Kiva机器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50余家仓储机器人公司,除了京东、阿里、苏宁等电商巨头,极智嘉、快仓等创业公司,及海康威视、旷视等老牌企业也在布局该领域。

6年过去了,回头来看,从行业看,参与者不少,却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给出完美的答案,中国仓储物流的信息化依然滞留在“行不通”的阶段:95%的电商包裹由人力来分拣。

像蒋超一样站在城墙外观望的创业者,迈出了一步,不同于传统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他创办的机器人公司炬星科技正在寻求用轻量搬运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来对传统仓库进行改造。

在他看来,AMR替代AGV的市场拐点已然到来,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只是时间的问题。

“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他和炬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速度”背后:95%的电商包裹由人力来分拣

作为一名资深的技术人员,决定从技术转向市场,蒋超是带着震惊和不解的。

中国电商和物流的发展速度,让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他惊叹不已。在他的认知中,即使是在旧金山这样的都市圈,物流的平均速度是一周左右。中国的物流速度,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而在天津一个大型物流企业的仓库基地,蒋超见到了物流拣货的真实现状:人才市场拉来的临时人力,五分钟培训进仓,打包货物,送上卡车。在寒风中,每个人手里抖着几张订单。

这样的反差让蒋超意识到,飞起来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传统的人力在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中国电商的订单量每年以大约30%的速度递增,而仓储物流领域工作的劳动力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递减。

这两项数据表现出巨大的供需失衡的鸿沟,是仓储机器人的机会。

“我是做技术的,对于机器人非常了解,我在想怎么通过机器人去解决这个问题。”蒋超告诉锌财经。

目前市面上的仓储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种:货到人的AGV以及自主移动的AMR。选择AGV还是AMR是摆在蒋超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AGV有预定路径,一般仅限于几种固定路线,在仓库中行驶,运载货物,一旦遇到障碍物,只能直接停止前进,直至障碍物被人为移除。

海康威视的AGV仓储机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使用AGV的话,前期改造成本较高,例如10000平方米仓库的改造成本大概在500万左右,而头部电商如京东的标准仓面积通常在20000平方米左右,初期投入大。

AMR则不同,它可以像人一样,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快速地了解工作环境,自主移动,精确地找到货物的存放位置。除此之外,AMR还可以让仓储物流有更多的延伸场景,AMR机器人只需要一张仓库的建筑图纸就可实现部署,比如电商仓库可以针对高销量商品增加机器人数目的需求。

对比二者,在走访和调研了一圈国内知名的仓储物流企业后,蒋超复盘了仓储物流信息化存在的痛点,并决定做AMR:

“在中国市场的体系下,AMR会有更多成长空间,在投资金融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继续做海外市场的COPY CAT(盲目的模仿者)没有价值,企业应该进行本源性的创新。”

只不过,在国内AGV算得上比较成熟的机器人产品,上文提到的极智嘉、快仓做的都是AGV。AMR机器人还处在应用的早期,这是一个等待被打开的蓝海市场。

“AMR对于AGV的替代已经在北美市场开始了。”蒋超告诉锌财经一组数据,2018年上半年AGV的销量下降了 47%,相反 AMR 的销量增长了 53%。

从手稿到现实仅用了6个月

今年5月,蒋超在飞机上画了一张手稿,部件和名称密密麻麻,这是炬星AMR的雏形。

一个突然的idea,一张手稿,开始了一个创业项目。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有些许“荒诞”与不真实。而从手稿到现实,炬星科技CEO蒋超和他的团队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 。

尽管看起来最终出来的产品和图纸高度一致,但是由于对团队来说是第一次,依然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一个月,两个月不断地去解决和斧正一些魔鬼的细节。

“我们第一代产品是这样的,设计的非常傻,蹲下去放箱子的时候,脸一定会贴到屏幕上面,我们当时就开玩笑,说每次你让它工作,还得跟它亲个嘴。”

炬星AMR机器人

锌财经看到了炬星的这款AMR,设计酷炫,高1.2米,最大承载量50kg。不仅具有自主移动能力,同时具有丰富的软件、电气和机械接口,主要用于电商仓储领域。

行业的公司中,大多数都属于实验室测试阶段,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真正把东西做出来,并规模化投入使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据炬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罗璇在锌财经新制造月线下沙龙活动上透露:

炬星AMR初期投入成本低,而且开箱即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自动建图,不用布局wifi网络,不用部署服务器,同时炬星AMR可以做到弹性扩容。

在传统仓库里,捡货员和上架员是两个角色,捡货员需要推着载满货物的小车在仓库里跑来跑去。而引入炬星AMR后,捡货员和上架员可以合并为一个角色,捡货员只需要固定在货架前,将产品搬运的工作给机器人替代。

在蒋超看来,人们普遍认知中的“黑灯工厂”,无人仓库,并不是终点。

自动化的目标是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不是单方面是干掉多少个工作岗位,在改造流程的过程中,其实创造了新的岗位,看整体的效能,不能单单只看替换了几个人。

炬星AMR机器人可作为“自动传送带”,可以让人、机器人、货物的数据都接入网络,实现仓库数据的实时动态计算,找到最优的人力物力分配方案,优化仓储系统效率。

在决策层,炬星AMR大量使用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同时也采用了计算机视觉的几何算法、激光导航算法等一系列“传统”算法。

“炬星的研发,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踏踏实实的提高仓储效率。”蒋超告诉锌财经。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一台AMR机器人相较人类有着5-8倍的效率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炬星科技一直在和京东物流进行探索,据京东物流投资总监张宙表示,AMR机器人已经在京东物流的华北、华东区的3C仓库投入使用,共同建设样板仓库。

在终局处布局

Tractica预测,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将激增至62万部,市场收入将达到224亿美元。

事实上,拿国内来说,参与者不少,却不是每一个项目都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一部分是处于试验阶段,样机没出来;另一部分企业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不高,实际仓储场景应用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系统不够稳定,故障等等。

据公开资料估算,极智嘉、快仓、海康三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达到80-90%,其中极智嘉作为全球第一家从物流领域发展出来的独角兽公司,11月份刚刚宣布完成B轮融资的交割,融资总额已达到1.5亿美元。

在机器人这个赛道,不少企业顺着既定的模式(AGV)做下去。作为坚定的AMR支持派,蒋超认为,AMR机器人代替AGV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未来,一定有不少仓储机器人的企业要经历给自己挖坟的阶段。”蒋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这些仓储机器人企业未来必然全面转向AMR,关键是能不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的创新是机器人下一轮发展的核心,在正式进入仓储物流行业之前,包括蒋超在内的整个团队,几乎都是技术出身。

但创业这档子事,单靠技术也成不了,蒋超清晰的知道这一点。

一门生意要起来,需要投入什么,产出什么?创业者是谁?处在哪个位置?这些是需要想清楚的。

6个月做出AMR样机,15个月进行扩大再生产,蒋超对于炬星的每一步都想得很清楚,并且计划有着清晰的时间表。

除了仓储物流行业,炬星AMR的技术和场景将横向扩展到更多领域,例如高端制造、医疗行业等不同领域,进而把竞争的优势拉大。

“我们希望先把规模做起来,有了市场规模,才有行业,有行业之后才有空间。”蒋超对锌财经解释。

在他看来,企业就想下棋,棋盘铺好,就要想好终局。凭感觉走,会陷入被动的阶段,遇到高手往往要输棋。

“公司刚开始之前,我就已经把终局想好了。”蒋超告诉锌财经,“终局就是,炬星就是AMR,AMR这个品类我们全部要吃下。”

事实上,在AMR这个赛道上,并没有一家企业成功地跑出来,提供一个成熟的模型和范本,在走完了从0到1之后,下一步要比拼的是谁能够落地的更快,谁能够先形成良好的业务模型,拿到切实的数据,谁才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炬星AMR也刚投入使用不久,市场尚未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从趋势来看,还属于厚积薄发的过程。

“下一步炬星会从技术出发,优化AMR的部分组件,也会在9.8万元/台的价格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现在也正在布局日本市场。”蒋超说。

“不设边界”四个字,早已成了蒋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这种思维也在继续逼迫着他和团队放大渴望,作出改变。

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炬星科技CEO 蒋超

锌财经:

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应用场景很好但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如何应对市场的挑战?

蒋超:

竞争的核心是差异化,你要做到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这个东西和别人一样,甚至就是复制过来的,那没办法玩,当规模化之后,成本也会降下来,客户会形成网络,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做了。目前来说,我们站的位置还是比较好的。通过差异化产品实现规模化,规模化之后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规模经济,另外一个是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但这种管理成本增加必须依靠一个手段就是信息系统,有规模效应,我们又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成本的增加,当客户供应商特别多的时候可以形成网络效应,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链的上下游能不能通过企业连接起来?送到下一方可能是输入,当形成网络效应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锌财经:

关于机器人量产的问题,生产线还是找代工厂,做量产最大的难点是哪一块?

蒋超:

最难的是供应链,例如今天卖出一百台,有没有一百个激光配给它?我们在量产方面考虑了很多,项目开始设计到今天一直想到这个问题,终还是实现量产是需要别人来帮我们,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到底如何产?装怎么装?拆怎么拆?换零件怎么换?每个工序需要多久?这个都是通过测量拿出来的,就是数据告诉我们一切

锌财经:

对于AMR,在后期的技术方面或者是场景方面有哪些发展和拓展的空间?

蒋超:

其实AMR可以用到很多的领域,最基本的功能是搬运,我们目前还是要做物流,除了这款机器人,AMR还会扩展出更多的产品。除了物流领域,我们会横向扩展,例如这个东西能不能帮助汽车生产线运营物料?帮助电子工厂运物料?我们可以去生产;另外,医疗场景和银行场景也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