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会编程的都是文盲——吕响亮
2018-04-13 13:16:06
  • 0
  • 0
  • 0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随着人工智能进程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编织的“新时代”似乎已经近在眼前。

但是往前追溯,就会发现,支撑这个“新时代”的后勤输送部队,软件服务行业,却仍然只是停留在的“原始上古时期”。

与呈现出爆发式膨胀的代码行业相比,是程序猿数量的断崖式落差。

如何用互联网+,破除人才、技术壁垒,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

锌财经第六次社群直播问答,特意邀请了北京云族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吕响亮,围绕“软件如何重新定义智能新时代”的主题,分享创业历程与行业观察。

云族佳(云沃客) 总裁 | 吕响亮

在吕响亮看来,无论多高的技术,都是最终由人才完成的。软件众包的模式,其实是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用人模式,将企业+雇员的模式转变为平台+个人(团队)的模式。

这种模式对软件行业来讲,最大的好处是降低用人成本,提升效率。企业不需要全职雇佣,负担一些福利保障,只需按项目付款就行。

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主要是计划性地预先规划需求、由软件专业骨干完成,直顶而下地进行开发,不对外开放。

随着代码行数的增加,研发效率急剧下降,在人工智能时代再采用这种传统软件开发的形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比如,Windows Vista有功能模块6万个,代码6000万行,1万名员工在Windows基础上,得耗时5年完成。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这样的研发周期,可以说是极为奢侈。

但这也不免停留在高高在上的理想状态,理想击穿现实,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障碍。

吕响亮认为,目前行业存在的乱象,主要有两点。

1.中国的软件产业结构是畸形的。

中国呈橄榄球型,缺乏高低端人才,一般企业招聘编程人员都要求是本硕生,都是从基层做起,到了30岁左右大部分人都因走向管理岗位而流失,从而导致中国软件产业人才非常缺乏,形成恶性挖人现象,致使软件研发成本越来越高。

2.中国的软件众包产业还在摸索期。

大部分平台采用中介模式,信息对接后不进行软件流程控制管理。大量不合格的开发团队或个人浑水摸鱼,给企业和用户造成了一系列的财产损失和困扰,导致纠纷不断,需求方和服务方互相不满意。

大家对平台不认可,致使大量用户又回到1.0时代,导致软件研发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深究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落脚点还是人才、技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匹配问题。

采用与淘宝类似的,匹配供需双方的中介平台模式,还是类似于京东早期直营模式的全流程管控模式,吕响亮选择了后者。

他认为,基于长期的行业积病,方便供需双方更加透明地了解开发进程,提供软件需求分析,项目研发测试,集成交付运维一条龙服务,才是在行业乱象中,杀出重围的“杀手锏”。

而群内交流也同样精彩。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话题争议经久不衰,程序猿似乎站在了市场淘汰的顶端。

当吕响亮甩出全民IT时代,不懂编码就是文盲的观点后,立刻引来青年企业家们的热议。

直接有成员反驳,将来有没有可能实现人工自动编码?让目前全世界2000万程序猿也失业,只保留懂算法部分的人才,或者有没有可能说人工智自己也研究算法。

对此,吕响亮的回答是,融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是平台发展的必经阶段。数据量少的时候,人还能处理,但是一旦数据量变大,超过人处理的能力范围,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就成为必须。智能编程也一样,将来肯定会取代一部分人工编程,但程序猿会不会失业这个问题,吕响亮巧妙地选择了避而未答。


文章∣何莉

编辑∣惠敏

摄影∣黄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