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万亿巨轮的科技引擎
2020-05-25 11:25:33
  • 0
  • 0
  • 0


“我是一家科技公司”。


有些公司自带科技光环出生,毋需质疑,比如谷歌,因为它的创始人就是两个妥妥的技术男。


而另一些公司,人们却意识不到它实际上已经是一家科技公司,尤其当它商业成功的光芒远远掩盖了其技术实力时,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巴巴。



亚马逊通过AWS、Alexa等高科技产品频频刷新公众对其印象,贝索斯成功发射蓝色起源火箭,一举坐实了“科技公司”的标签。


5月22日,阿里发布了2020财年业绩报告,阿里巴巴全年业务交易额(GMV)破万亿美元,约合7.0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首个GMV破万亿的商业平台。


诚然,要承载万亿美元交易量的阿里已然成为一艘巨轮。如果只是一个电商平台,阿里无法是今日之阿里,如果没有科技作为引擎,也是绝对无法驱动这艘商业巨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集团实现收5097.11亿元营收中,其中400亿来自于阿里云。作为阿里集团的技术中台,阿里云5年内实现了从12.71亿元到400亿元,营收增长超过30倍。


阿里云的投入还将加码。早在今年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说,新财年阿里还会新增1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成为阿里集团未来5年的三大战略之一。


对于“科技公司”这一命题,阿里巴巴的论述方式,不像发火箭那么性感,但继承阿里巴巴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


技术人的中国硅谷


科技与商业是由不同词汇与不同文化背景构成的两套话语体系,二者之间的对话存在天然鸿沟。


2012年,阿里云颇受内部质疑,“云手机事业做得一败涂地,浪费了多少资源,王博士还高升CTO,费解”。


当一家商业公司开始重视科技时,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分歧。业务部门的思考逻辑是绩效,给看得见的回报做投入。而技术则偏理想主义,又或者说,他们往往得看到看不见的回报。



2019年11月,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因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到此时,阿里的技术人才厚度,已经逐渐构建起科技商业对话语境。


阿里已经有数十位科学家获得院士、顶级协会Fellow、杰出科学家,其中IEEE Fellow就有10多位,国际知名高校教授就有30多位。


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科学家马里奥·赛格德是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本地生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田为ACM Fellow、IEEE Fellow,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主任金榕为前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负责人司罗当选ACM2019年度杰出科学家,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经理李飞飞是犹他大学终身教授,深度学习框架Caffe之父贾扬青是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


此外,阿里内部信息显示,阿里10万余名员工中,有6万多名是科学家与工程师。38位合伙人中,1/3技术出身。


科学家云集是阿里在研发上下重本投入的结果。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1000强》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占比位居第一,跻身世界顶级科技公司行列。


吸引这帮科学家的远非丰厚的报酬,毕竟,他们可以在任一家科研机构轻松获得不错的岗位与报酬,还不用承担商业公司中的业绩压力。


“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公式出来的,算法加上算力,最后再看对某个领域的价值,这几个关键词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达摩院城市大脑负责人华先胜从微软研究院跳槽阿里,看中的就是技术的应用价值,“你觉得某件事情有价值,还把它实现了,那这段职业生涯就没白费,这和坐在办公室里上班,领薪水是不一样的感觉”。



司罗是阿里云智能语言技术的负责人,加入阿里前是普渡大学的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他告诉锌财经,“以前在学校做研究,能有4台服务器已经是非常好的配置了,如今在阿里,内部有5000台服务器,还有几百张GPU网卡”。


如今,阿里可以说是逐渐将商业与科技融为一套话语体系,这也是阿里作为商业科技公司的魅力所在:有技术,有人才,也有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能力。


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为中心,先后成立达摩院、平头哥等研究团队,布局AI、芯片、量子计算、区块链、IoT等技术领域研究。


在2020年1月10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阿里云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两大奖项。这是互联网公司首次同时获评两大奖项。


现实的理想主义


商业与科技的话语体系词汇融合之后,是思维逻辑的融合。为何是阿里促成了二者的融合,这其中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语音实验室负责人鄢志杰常常收到业务端带来的“惊喜”,比如,有一家叫硅基智能的深圳公司,悄悄地用阿里云语音识别能力佳航移动的来电转移,开发了一款接听电话的人工智能助手“硅秘”。


“有种神奇的感觉,完全不知道有这款产品在研发,原来只要我们把能力做好放到云上,自然有民间高手让神奇的事情发生“,与大多数技术团队的同事一样,鄢志杰很享受这种在“客户在前阵杀敌,我们在营区磨屠刀的感觉”。


业务团队的魏溪含经常带回一些“奇怪的需求”,2017年10月,正泰新能源希望阿里能用视觉识别码给太阳电池片瑕疵做检测,不仅想知道瑕疵在哪里,还想知道它长什么样,“30多种瑕疵,两万多张图片”。


算法团队的同事陪着“炼丹”,根据实际工况中摄影、灯光、生产线、原材料等干扰因素的变化,不断更新算法模型,最终让精度稳定在97%,质检速度比人快5倍。


有来有回,两种话语体系的融合形成了正向反馈。


阿里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其特征是,业务上的问题从技术上找出路,而技术则以商业价值与社会效应为目标。


与一般的研究院不同,达摩院是“解决问题导向”,马云对达摩院的要求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成立两年多来,达摩院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了近50项世界第一,入选了500多篇国际顶会论文。


达摩院技术不局限在实验室,其主张的“4+x”研究方向,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研究等,都在许多领域商业落地。他们走出实验室,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产生了社会价值。


疫情期间,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累计为57座城市打通了1250万通防控摸排电话,并完成200万人次的在线问诊服务。


达摩院AI可以在20秒内对新冠疑似患者的CT影像做出判读,并量化病症轻重程度,准确率达96%,这一技术目前已在湖北、上海、广东等16省市100多家医院落地使用,完成6万多个临床疑似病例诊断。


达摩院AI算法还应用于新冠肺炎的病原学检测上,达摩院与浙江省疾控中心合作,利用算法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缩至半小时,同时可以避免核酸检测出现的漏检情况。


阿里旗下的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先后发布了RISC-V处理器“玄铁”、一站式芯片设计SoC平台“无剑”以及性能是英伟达P4 46倍的含光800 AI推理芯片,这三大产品将构建端云一体的芯片生态,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


区块链是新基建的重要技术之一。截止2020年4月17日,阿里巴巴全球区块链专利数累计2344件,2019年,在全球公开专利申请量第三年占据榜首。


这些区块链专利技术已在票据、发票、处方、保险、医疗、商品溯源、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旗下物流公司菜鸟则已IoT战略为核心,推动智慧物流升级。菜鸟与各大快递公司一起,打造了创新模式和智能产品。通过电子面单、智能分单、五级地址库等,快递实现包裹数字化;通过物流天眼,优化快递场站的智能管理;通过菜鸟裹裹,创造快递服务新标准,提升快递员收入;通过菜鸟驿站,提供多元派件,缓解快递末端压力。


用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进行科研,阿里正在成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


“造风者”的定力


2012年,百度、阿里、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BAT”,其中,百度以近600亿美元市值位列三者之首。曾经百度是中国科技公司的代名词,“腾讯的产品,阿里的商业,百度的科技”。



然而,由于过分依赖搜索业务这一现金大牛,百度在之后的任一领域都缺少all in的决心,浅尝辄止,完美错过一个又一个风口。掉队的百度,已不再是黑科技的代名词,甚至成为业内的调侃,“你们公司是(值)多少度”。


如今,阿里巴巴旗下科技板块——阿里云的估值相当于两个百度。


只有那些愿意啃硬骨头的,攻克技术难点的才能被称为科技公司。阿里有造风者的创新精神,而不是等风来去风口投机,更有十多年持续大力投入技术的战略定力。


阿里对技术的投入还在加码。



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2019年12月,张勇在内部公开信中宣布了阿里未来的三大战略:全球化、内需、大数据云计算。


阿里技术中台的野心是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水电煤是人们生活的必需,数字基础设施是商业公司的必需。


许多伟大的商业体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期,然而,社会进程一迭代,他们就成为过去式。放眼过去20年的企业历史,通过转型保持同频,甚至引领迭代进程的,是用科技作为引擎的商业体。这份商业体的名单上,如今写上了阿里巴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